2018年国家教师教师资格:考前突击教育学(十八)

来源:山香教育时间:2018-11-02责任编辑:jiameng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教育理论综合

的价值高于实用学科的价值。 “永恒学科”是课程的。

代表人物:赫钦斯。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亦称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理论,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中心编制的

理论。

基本主张:社会中心课程理论认为应该把课程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

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与社会活动计划等方面。

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

第二节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的内涵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

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为关键的准则,具有时限性、具

体性、测试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二、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总体性的、高度概括性的,而不是具体的;课程目标旨在详细描述学生身

心发展的预期结果,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是具体的,可以付诸实现,不是一般

性的规划,与教育目的不同。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

从教育目的到培养目标到课程目标再到教学目标,它们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体,上一层

次目标制约着下一层次的目标,而下一层次目标是上一层次目标的落实与具体化。

三、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学习者的需要(对学生的研究)

学习者的需要是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对社会的研究)

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是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

()学科知识及其发展(对学科的研究)

学科知识及其发展是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

四、三维课程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根据各学科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

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相当于传统的“双基教学”。

“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获得

学习方法和能力发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

感共鸣,引起积极的态度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维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28

教师资格证考试直通车

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第三节课程内容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

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现在把原来用的“教学大纲”改称为“课程标准”。

一、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的概念

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

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

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其中,开设哪些科目(课程

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中小学课程设置

1. 小学课程设置

小学阶段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应有利于

学生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

2. 中学课程设置

(1)初中课程设置

初中阶段课程应符合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初中教育的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①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②整体设置九年

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2)高中课程设置

高中阶段课程应符合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高中教育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①以分科为主设置课程;②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

成课程;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