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合肥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试卷(二)

时间:2016-05-03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3 初中

  • 报名条件
  • 考试指南
  • 历年考情
  • 选课报班
专业老师在线答疑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将其选出并把其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要记载于()

A.《学记》B.《论语》

C.《孟子》D.《大学》

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

A.正迁移B.负迁移

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3.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A.杜威B.凯洛夫

C.陈鹤琴D.陶行知

4.个体运用已有的认知经验,使新输入的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理解新知识所描绘的事物或现象的意义,使之与已有知识建立各种联系。这指的是()

A.新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转化

C.知识的呈现D.知识的新发现

5.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力量决定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多因素的观点B.综合论的观点

C.外铄论的观点D.内发论的观点

6.教师通过记录课外活动中学生的攻击行为来研究攻击和性别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是()

A.个案法B.实验法

C.调查法D.观察法

7.我国近代第一个以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

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

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8.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知觉的哪一种特性()

A.选择性B.理解性

C.整体性D.恒常性

9.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0.学生王林因为不守纪律又一次被带进办公室,当即受到班主任的训斥:“你又违反纪律了!我对你说过多少次,你的脸皮实在太厚!你把家长请来当面说清楚!你到底准备怎么办?不然从明天起,你就不要来读书了!”学生低着头离开了办公室。从上面的例子分析,你认为要使王林同学遵守纪律应采取的方法是()

A.说服教育B.情感陶冶

C.榜样示范D.实际锻炼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表明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须()

A.爱岗敬业B.严谨治学

C.团结协作D.为人师表

12.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A.开发潜能B.寻求发展

C.个案辅导D.学会调适

13.“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充分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

A.知识的传授
B.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C.发展学生的能力
D.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14.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到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A.消退抑制和干扰抑制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

C.前摄抑制和消退抑制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为()

A.6年B.9年

C.12年D.15年

16.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这里所应用的复习规律是()

A.多感官参与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D.及时复习

17.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这样的课程我们称为()

A.结构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

C.本位型课程D.专业型课程

18.一个教师在学生那里是否取得威信,取决于这个教师是否能让他的学生()

A.敬畏老师B.喜欢老师

C.敬畏而喜欢这个老师D.恐惧老师

19.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

A.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B.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C.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D.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由于我考试作弊,老师再也不会喜欢我了。”这句话所表达的非理性信念是()

A.概括化B.绝对化

C.糟糕至极D.以上都不是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学校的文化形式可以划分为()

A.学校教师文化B.学校精神文化

C.学校物质文化D.学校制度文化

22.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包括以下哪些阶段()

A.改过自新的意向B.醒悟

C.巩固和稳定D.转变

23.教师的职业角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主要有()

A.传道者角色B.管理者角色

C.父母和朋友角色D.研究者角色

24.学生学习之后做了练习交给老师,老师几天甚至一周后才把作业本发下来。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缺乏()

A.及时反馈B.及时矫正

C.荣誉感D.成就感

25.课程的基本结构包括()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

C.课程模式D.教材

三、(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26.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27.角色扮演可以促进学生对他人的理解。()

2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说明我们在学校德育过程中要遵循导向性原则。()

29.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

30.教育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

31.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的教学模式称为自学指导模式。()

3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焦虑对学生的学习都是有害的。()

3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特点可以形象地比喻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35.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6.谈话法是教师在教育学生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简述运用谈话法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37.简述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育专业素养。

38.新时期教师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39.有这样一个经典实验:先让小学三、四、五年级的儿童做一种滚木球游戏,作为奖励,他们在游戏中都得到了一些现金兑换券。然后,把这些儿童分成四组,每组有一个由实验者的助手装扮的榜样参与。第一组儿童和一个自私自利的榜样一起玩,这个榜样向儿童宣传要把好的东西留给自己,不去救济他人,同时也带头不把得到的现金兑换券捐献出来。第二组儿童和一个好心肠的榜样一起玩,这个榜样向儿童宣传自己得了好东西还要想到别人,并且带头把得到的兑换券捐献出来。第三组儿童和一个言行不一的榜样一起玩,这个榜样口里说人人都应该为自己考虑,实际上却把兑换券放入了捐献箱。第四组儿童的榜样则口里说要把得到的兑换券捐献出来,实际上却只说不做。实验结果是第二、三组捐献兑换券的儿童均比第一组和第四组明显得多。

(1)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3分)

(2)从理论与实验结合的角度,谈谈自己的认识。(12分)


2013年合肥市教师招聘考试试题试卷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命题立意】考查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教育著作。★★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B【解析】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阻碍作用。

【命题立意】考查负迁移的概念。★★★

【错因分析】考生对负迁移的概念掌握不牢固。

3.D【解析】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论”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命题立意】考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错因分析】易错选A项。考生应把杜威的教育思想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区分开来。

4.A【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即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理解新知识所描绘的事物或现象的意义,并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各种联系。

【命题立意】考查新知识获得的概念。★★

【错因分析】考生对新知识的概念识记不清楚。

5.C【解析】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荀子、洛克、华生等。

【命题立意】考查外铄论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6.D【解析】观察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的方法。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的基本、普遍的方法。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观察法的掌握。★★

【错因分析】考生对观察法的概念及特点识记不清。

7.A【解析】“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实行的现代学制;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并未实行。

【命题立意】考查癸卯学制的地位。★

【错因分析】混淆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地位。

8.A【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知觉选择性的理解。★★★

【错因分析】考生对知觉选择性的特征把握不准确。

9.C【解析】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成为素质教育的。应试教育不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牺牲了多数学生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应试教育忽视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命题立意】考查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

【错因分析】考生对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理解不透彻。

10.A【解析】说服教育法又叫说理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道理、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题干中要使王林同学遵守纪律,应采取这种德育方法。

【命题立意】考查说服教育法的内涵。★★

【错因分析】考生对德育的各种方法运用不灵活。

11.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为人师表的体现。★★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12.D【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命题立意】考查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错因分析】混淆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与高级目标。

13.C【解析】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过程。

【命题立意】考查对发展性规律的理解。★★★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14.D【解析】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作用。

【命题立意】考查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对识记材料的影响作用。★★★

【错因分析】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

15.B【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八条规定。

【命题立意】考查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年限。★★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16.D【解析】题干中描述的是及时复习。识记后,遗忘很快就发生。因此,须及时进行复习。另外,针对遗忘发展“先快后慢”的特点,在识记后不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

【命题立意】考查防止遗忘的方法。★★★

【错因分析】考生对防止遗忘的方法掌握不牢固。

17.B【解析】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命题立意】考查拓展型课程的概念。★★

【错因分析】考生对拓展型课程的概念识记不清。

18.C【解析】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威信的内涵。★★

【错因分析】考生对教师威信的内涵理解不透彻。

19.C【解析】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命题立意】考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

【错因分析】考生对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识记不清。

20.C【解析】人们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总结起来有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题干中描述的非理性信念是糟糕至极。

【命题立意】考查非理性信念的特征。★★

【错因分析】考生对非理性信念的特征理解不清楚。

二、多项选择题

21.BCD【解析】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其中,观念文化又叫精神文化,规范文化又叫制度文化。

【命题立意】考查学校文化的内容。★★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2.ABD【解析】一般认为,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要经历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和自新阶段三个过程。

【命题立意】考查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阶段。★★

【错因分析】考生对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阶段掌握不牢固。

23.ABCD【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教师的职业角色。★★

【错因分析】考生对教师的职业角色识记不清。

24.AB【解析】略。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布置作业的要求的理解和掌握。★★

【错因分析】考生对布置作业的要求理解不透彻。

25.ABD【解析】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它们也是中小学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

【命题立意】考查课程的三个组成部分。★

【错因分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三、判断题

26.√【解析】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27.√【解析】角色扮演法是通过让儿童扮演处境特别的求助者或其他有异于自己的社会角色,使扮演者暂时置身于他人的位置,按照他人的处境或角色来行事、处世,以求在体验别人的态度、方式中,增进扮演者对他人及其社会角色的理解和认同的方法。

28.【解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说明我们在学校德育过程中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29.√【解析】略。

30.√【解析】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因此,教育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

31.【解析】探究式教学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理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32.【解析】焦虑指学生担心不能完成任务时产生的不舒适、紧张和担忧的感觉,焦虑程度影响着学习动机和学业成绩。“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来讲,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因此,适当的焦虑有利于学习任务的完成,焦虑对学生不都是有害的。

33.√【解析】略。

34.√【解析】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把一个人培养成为能够独立生活、能够服务社会、能够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合格人才,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是对这个道理的佳阐释。

35.【解析】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学生也不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而是学习的主体。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36.(1)要做好计划,教师要对谈话的中心、提问的内容做充分准备,并拟定谈话提纲;

(2)要善问,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难易适宜、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经验,还要有启发性、形式要多样化;

(3)要善于启发诱导,谈话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因势利导,让学生一步步地去获得新知;

(4)谈话结束后,应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归纳和小结,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指出谈话过程中的优缺点。

【命题立意】考查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37.(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专业素养的掌握。★★★

38.(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命题立意】考查新时期的学生观。★★★

五、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39.(1)这个实验清楚地表明劝说只能影响儿童的口头行为,对实际行为则无影响;行为示范对儿童的外部行为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2)儿童主要是通过观察别人然后学习模仿别人的各种表现学会新的行为反应。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会发现许多人的态度和行为是不一致的,而终导致行为结果产生的是行动本身,而并非是行为态度。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榜样示范教育学生,但榜样的树立要具备以下条件:①榜样的特点要突出生动、与众不同,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②榜样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榜样做出的行为是出于自然,而并非是为了某种目的;③榜样的行为要能引起共鸣,让学生对榜样产生浓厚兴趣。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干货下载

互动交流

  •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 历年试题 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码”上领取
  •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