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8 幼儿园
点击加群:教师招聘交流群(群内定期分享招教学习资料、发布考试新信息)
1.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的是( )
A.《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B.《幼儿园工作规程》
C.《幼儿园工作暂行管理条例》 D.《未成年人保护法》
2.儿童年龄越小,视力可塑性越强,因此弱视的佳治疗年龄为( )
A.1~3岁 B.3~6岁 C.6~12岁 D.6~9岁
3.儿童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
A.1~3个月 B.5~6个月 C.1岁左右 D.3岁以上
4.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约为( )
A.28次/分 B.32次/分 C.40次/分 D.48次/分
5.思维处在直觉思维阶段,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思维活动也随之停止或转移。这是( )的思维特点。
A.托班幼儿 B.小班幼儿 C.中班幼儿 D.大班幼儿
6.儿童出生时大脑在结构上已经接近成人,此后脑重量增长迅速,到( )时的脑重己接近成人范围。
A.1岁 B.2~3岁 C.6岁 D.12岁
7.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教育目标中,“培养儿童活泼开朗的性格”属于( )目标的范畴。
A.智育 B.体育 C.德育 D.美育
8.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为迅速的时期是( )
A.出生的第一年 B.3~4岁 C.5~6岁 D.6~10岁
9.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大特点是( )
A.破坏性B.情绪性C.目的性D.情境性
10.为有效祛除牙菌斑,每次刷牙的时间不宜少于( )分钟。
A.1 B.2 C.3 D.5
二、判断题
11.为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集体教学中教具要多,不断翻新。( )
12.准确地感知语音,是幼儿准确发音的先决条件。( )
13.幼儿园日常生活比较严密,活动都是集体进行的。( )
14.有意注意的发生早于无意注意的发生。( )
15.大班的幼儿开始掌握时间的概念,往往与生活活动相联系。( )
16.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是技巧问题。( )
17.幼儿懂得点数并能说出总数,说明已经掌握数的实际意义了。( )
18.幼儿的入学准备就是指将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放到大班上,以便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 )
19.幼儿心脏的重量、容量与心肌厚度均不如成人,机能较弱,所以不宜做时间较长或剧烈的活动。( )
20.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1.简述学前儿童耳的保育要点。
22.幼儿能力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
23.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
请分析案例中的感知觉规律。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当中。
2.B【解析】弱视的治疗,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佳治疗年龄在3~6岁,年龄大于7岁,治愈率明显下降。
3.B【解析】婴儿期的记忆主要是再认形式。明显的再认出现在6个月左右。这时,婴儿开始“认生”,即只愿意亲近妈妈及经常接触的人,陌生人走近会使孩子感到不安。
4.C【解析】略。
5.A【解析】托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思维处在直觉思维阶段,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思维活动也随之停止或转移。
6.C【解析】在胎儿2~6个月及出生后的第一年是脑细胞数量增长的重要阶段,1岁前脑细胞数量飞速增长,接近成人水平。新生儿脑重为350~380克,1岁时脑重为950克,3岁时脑重约为1100克,6岁时脑重已达1200克,达到成人脑重的80%。
7.C【解析】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发展个性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
8.A【解析】一般来说,初生婴儿的平均身高为50厘米,第一年会增加24厘米,此后每年增加10~20厘米;初生的婴儿平均体重为3.2千克,一年体重可增加至三倍,在前五个月中重量的增加大,约为出生时的两倍,以后的生长速度会减少。
9.C【解析】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以伤害他人或他物为目的的行为,是一种不受欢迎但却经常发生的行为。
10.C【解析】刷牙时间关系到幼儿牙齿的健康,时间太短不能彻底刷干净,时间太长损害幼儿牙齿的健康。为有效祛除牙菌斑,每次刷牙的时间不宜少于3分钟。
二、判断题
11.×【解析】教具不一定要多,主要是能够引起幼儿兴趣。
12.√【解析】略。
13.×【解析】幼儿园的活动有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
14.×【解析】无意注意的发生早于有意注意的发生。
15.√【解析】幼儿晚期,开始能辨别“前天”“大后天”,并能学会看钟表等。但对更大或更小的时间单位,如几个月、几分钟等辨别仍感困难。鉴于上述特点,对幼儿讲时间问题,应该结合具体事情,如通知他们后天看表演,要解释“后天就是睡了一个晚上,过了一天,再睡一个晚上就到了”。
16.×【解析】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不仅仅是技巧问题,还包括以教师对幼儿的爱,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为动力,以理解、接纳、开放的态度为基础。
17.√【解析】4岁左右的幼儿能“手口一致”地数下来并能说出正确的总数,同时能很快把“点数”与“说出总数”相对应起来,这说明幼儿已经掌握数的实际意义了。
18.×【解析】幼儿的入学准备就是指将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放到大班上,这违背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内容,造成了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
19.√【解析】略。
20.√【解析】略。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1.(1)禁止用锐利的工具给学前儿童挖耳;
(2)做好中耳炎的预防工作;
(3)避免噪声的影响;
(4)避免药物的影响;
(5)发展学前儿童的听觉。
22.(1)多种能力的显现与发展;
(2)智力结构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
(3)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
(4)智力发展迅速。
四、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23.(1)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儿知觉为对象。根据这个规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案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猫”和“鱼”)、幻灯、录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
(2)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所以,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讲故事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色。如果教师讲故事时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之处,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
(3)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
(4)这位教师实际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教具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