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七)

时间:2016-05-03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5 初中

  • 报名条件
  • 考试指南
  • 历年考情
  • 选课报班
专业老师在线答疑

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七)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将其选出并把其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根据调查的对象,调查可以分为()

A.事实调查和意见调查
B.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C.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
D.常规调查、比较调查和原因调查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教育形态的主要特征。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现代社会

3.发生认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斯腾伯格B.加德纳
C.皮亚杰D.埃里克森

4.下列哪项不属于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A.注意对象的特点B.有无坚定目的

C.个人的主观状态D.环境

5.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新的内容B.形象、生动的内容

C.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D.事例或案例

6.小明家离学校较远,小明就利用在公交车上这段时间去背诵英语单词。这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中的()管理策略。

A.努力B.环境

C.时间D.学业求助

7.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的是()

A.列昂节夫B.班杜拉

C.皮亚杰D.维果斯基

8.“学高为师”“良师须是学者”是强调()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A.本体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D.文化知识

9.孟禄是()的代表人物。

A.生物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D.神话起源说

10.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什么形式存储()

A.听觉编码B.视觉编码

C.语义编码D.图式编码

11.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阶段。

A.小学B.初中

C.高中D.大学

12.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

C.荀子D.墨子

13.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休学者,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批准。

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

C.市级人民政府或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14.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认为,教师应该是()

A.主宰者B.促进者

C.开发者D.主导者

15.甲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乙同学偷吃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认为()

A.甲同学错误大B.乙同学错误大

C.两者都没错D.两者错误一样大

16.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

A.为人师表B.终身学习

C.教书育人D.热爱学生

17.下列关于专家型教师教学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B.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的注意的方法

C.专家教师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

D.专家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学生在知觉、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是智力类型差异

B.智力在性别上即使存在差异也不明显,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男女的智力结构不存在差异

D.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

19.个体主观能动性是由三个层次组成的,其中高层次是()

A.心理活动B.生理活动

C.认识活动D.社会实践活动

20.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近代社会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其变化包括()

A.公立教育系统的建立B.教育的世俗化

C.初等义务教育的实施D.教育的终身化

2.个体发展是多维的,一般认为由()三个维度构成。

A.认知发展B.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C.生理发展D.思维发展

3.长时记忆包括()

A.情景记忆 B.语义记忆

C.程序记忆 D.言语记忆

4.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

A.教师的领导风格B.班级规模

C.班级的性质D.学生对教师的期待

5.在欧洲文艺复兴前,作为教育内容的“三艺”是指()

A.文法 B.几何

C.修辞 D.辩证法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化的传承是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基本前提。()

2.班级的管理工作是一种智慧的工作,这种智慧纯粹来自于班级管理者经验的积累。()

3.认知方式有优劣之分,沉思型优于发散型,场独立型优于场依存型。()

4.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任何学校不得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5.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6.具有非凡的记忆力的人可以称为天才。()

7.“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视集体为管理主体,主张信赖而不是怀疑集体,用集体领导的手段管理班级,将班级作为教育的对象。()

8.人格的稳定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9.教育行政部门在接到教师申诉书的次日起,须在二十天以内做出处理。()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2.简述目前的教学组织形式。

3.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

4.简述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的关系。

5.简述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教师“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有什么不同,体现了什么教育理念?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5分)

某学校为贯彻上级减负精神,决定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的课外活动不再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自修,而是让学生去操场上活动。结果发现,学习用功的好学生,任凭老师怎么劝也不出去,而平时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却玩得很高兴。后来,校领导发现了问题,说:“等检查过去了,一定要收回来……”

结合这一案例,谈谈你对减负问题的认识。


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十七)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依据调查的目的分为常规调查、比较调查、原因调查等;依据调查的性质分为事实调查和意见调查;依据调查的范围分为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依据调查的对象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2.B【解析】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没有培养生产工作者的任务,基本上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

3.C【解析】皮亚杰的理论是“发生认识论”。

4.D【解析】略。

5.D【解析】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每一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

6.C【解析】时间管理策略包括:(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佳时间;(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7.D【解析】维果斯基首先将近发展区这一概念引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提出“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著名论断。

8.A【解析】“学高为师”“良师须是学者”强调的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

9.B【解析】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10.A【解析】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听觉编码的形式存储。

11.C【解析】自我形象受到了空前的关注是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之一。

12.A【解析】略。

13.D【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休学者,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14.B【解析】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认为,教师应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的态度品质,发挥促进者的作用。

15.A【解析】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因此,答案为A项。

16.B【解析】略。

17.C【解析】新手教师往往比专家型教师更注意课堂的细节。

18.C【解析】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

19.D【解析】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20.D【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二、多项选择题

1.ABC【解析】教育的终身化是在现代社会才出现的,不是近代社会引起的。

2.ABC【解析】个体在模式化的发展变化中包含着三个关键的发展过程——身体的,主要指生理发展过程;认知发展过程;人格和社会性发展过程。发展的每一步都包含着生理过程、认知过程、人格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三者复杂的相互作用。

3.AB【解析】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和地点无关。

4.ABCD【解析】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的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5.ACD【解析】中世纪西欧教会教育的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三、判断题

1.√【解析】略。

2.【解析】对班级的管理能力不仅仅是靠经验的积累,还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

3.【解析】认知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冲动型学生在运用低层次事实性信息的问题解决中占优势,沉思型学生在解决高层次问题中占优势。

4.【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

5.√【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6.【解析】才能的高度发展是天才。

7.【解析】“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视集体为管理主体,主张信赖而不是怀疑集体,用集体领导的手段管理班级,将班级作为教育的对象。

8.【解析】人格的整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9.【解析】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书的次日起30日内做出处理。

10.√【解析】略。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3)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而且影响已习得行为的表现;(4)自我效能感还会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2.(1)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2)现代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教学与现场教学; (3)现代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4)其他教学组织形式,如分组教学、贝尔—兰喀斯特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特朗普制。

3.(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4.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者之间关系紧密,基础型课程的教学是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是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基础,而从一定程度来说,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对基础型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增益促效的基础作用。各类型、各科目课程在教育过程中虽然任务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但都具有渗透性、综合性。从课程目标来说,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在统一的目标下,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上功能互补递进,全力形成一个整体。三类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有机地组成整体,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1)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即自我意识原始的状态,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儿童在3岁以后,社会自我开始发展,到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时期),心理自我是在青少年初期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5)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6)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2.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用教材教”即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新教材承载着新的教学理念,是我们实践新课标的重要载体。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程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师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为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灵活地使用教材提供广阔的天地。

六、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沉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严重阻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才是国家减负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目的。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成为教育的“顽症”,久治不愈,其原因还是在于不能正确地理解和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该校贯彻国家的减负政策,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从具体做法上来看,似乎认为,减负就是开展更多的课外活动,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首先,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取得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解决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其次,这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的误解。素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在新的形势下的体现,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了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学校开展课外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之一,无可厚非;但学生在外面毫无指导地“玩”,这不仅仅是对课外活动的误解,是对素质教育和减负政策的误解,也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2)有人认为有课业总会有“负担”,学习成绩与课业是相关的。有学习,就会有课业。这一点没有疑问。但是,课业成为“负担”,就是教育的问题。当课业成为“负担”时,学生的学业成绩,就可能是以牺牲“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为代价的。如果教育使得一代人失去了健康,那么教育就是对一代人的伤害。

(3)像案例中的那些学习好的学生,他们满足了应试教育的要求,可能在知识素质上较强;但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学校贯彻的减负政策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应试教育。这种“减负”实则增加了素质教育展开的难度和阻力。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干货下载

互动交流

  •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 历年试题 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码”上领取
  •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