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9
1.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的启发式策略不包括( )。
A.手段-目的分析法
B.爬山法
C.尝试法
D.逆向推理法
2.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下列哪一个解决问题的阶段( )。
A.提出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3.某教师进行“鸟”的概念教学中,列举出“企鹅、麻雀、鸵鸟”等实例。该教师运用了( )方式来进行概念教学。
A.同位概念
B.变式
C.反例
D.以上三者兼有
4.学生能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人的心脏结构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等问题,需要的是( )。
A.策略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5.为了证明“卵生”是不是鸟的关键特征,教师举了麻雀和乌龟两个例子。麻雀的例子属于( )例,乌龟的例子属于( )例。
A.正、反
B.正、正
C.反、正
D.反、反
6.《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在幼儿园,幼儿每日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
A.1小时
B.1小时半
C.2小时
D.2小时半
7.幼儿园进行晨间检查时,检查者通过触摸幼儿的身体了解幼儿身体状况。这属于检查步骤中的( )
A.一问
B.二摸
C.三看
D.四查
8.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 )
A.严格要求
B.培养读写兴趣
C.主要指出缺点和不足
D.尽可能多识字
9.幼儿在比较两个物体时,能力发展的顺序是( )
A.相同处—不同处—相似处
B.相似处—相同处—不同处
C.不同处—相似处—相同处
D.不同处—相同处—相似处
10.家庭为儿童入园作准备的正确做法是( )
A.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激发幼儿上幼儿园的愿望
B.培养孩子良好的识字能力
C.父母与孩子一起读儿歌
D.培养孩子良好的计算能力
【参考答案解析】
1.C【解析】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包括尝试策略和启发策略。尝试策略是指对一个问题的所有解决途径都加以尝试。启发策略是凭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分为手段-目的分析法、顺向推理、反向推理(逆向推理)和爬山法。
2.B【解析】问题解决的通用模式分为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明确问题的过程。
3.B【解析】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示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使事物的本质特征保持不变。进行“鸟”的概念教学中,企鹅、麻雀、鸵鸟都是鸟类的不同表现形式,是运用了变式来进行教学。
4.C【解析】策略性知识是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理性知识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陈述性知识是用来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概念、命题、定理和理论等。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知识,常表现为某种操作程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是什么”、“人的心脏结构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是属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故选C。
5.A【解析】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从正面论证论点的例子;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从反面论证论点的例子。麻雀属鸟类且是卵生,故以麻雀为正例,说明“卵生”是鸟的关键特征;乌龟是卵生但不是鸟,故以乌龟为反例来论证题干命题。
6.C【解析】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7.B【解析】摸主要是摸摸是否发烧,摸腮腺是否肿大。
8.B【解析】幼儿期主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时期,在书面语言方面,只是处于准备时期。此期在为读写做准备中,重要的是培养读写兴趣,而不要在入学前已使孩子对学习读写产生厌烦心理。既然以培养前读写兴趣为重点,对幼儿读写的要求就不要过于严格,而要多鼓励
9.D【解析】学前儿童对物体进行比较,先学会找物体的不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同处,后学会找物体的相似处。
10.A【解析】家庭为儿童入园应做的准备:帮助孩子了解幼儿园,激发幼儿上幼儿园的愿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缩小家庭与幼儿园生活的差异性;父母与孩子一起进行模拟幼儿园的活动;结合日常生活对孩子进行一些思想品德教育。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